核心发现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团队在《Nature》发表重磅研究,发现氨基酸(如脯氨酸)可通过弱吸附作用稳定蛋白质和纳米颗粒分散体系,这一效应具有普适性:
· 非生物特异性:对蛋白质、DNA、金纳米颗粒均有效
· 低浓度起效:10mM即可显著增加第二维里系数(B22)
· 机制创新:提出"补丁颗粒"理论模型,解释弱相互作用如何屏蔽胶体间吸引力
0
1
研究亮点
1. 实验验证
· 通过冷冻电镜测量PMF(平均力势):添加2M脯氨酸使金纳米颗粒聚集能垒提高40%
· 第二维里系数检测:所有测试氨基酸均使B22正向增长(ΔB22>0),尤以脯氨酸效果最显著
· 体内实验:含1M脯氨酸的胰岛素制剂使小鼠生物利用度提升92%
2. 理论突破
建立全新公式预测稳定性变化:
ΔB22 = (a³ - B₂₂⁰) × [Kc/(1+Kc)] × fₘₐₓ
其中K为结合常数,c为氨基酸浓度,fₘₐₓ为最大表面覆盖分数
3. 生物意义
· 抑制应激颗粒:200mM脯氨酸预处理使热应激HeLa细胞的应激颗粒数量减少50%
· 抗病毒潜力:谷氨酰胺可抑制HSV-2病毒复制
0
2
技术方法
技术手段 | 应用场景 | 关键结果 |
沉降扩散平衡超速离心 | 测量B22变化 | 脯氨酸使溶菌酶B22增加3×10⁻²⁶m³ |
自相互作用色谱 | 验证弱相互作用 | 三脯氨酸效果≈3倍单脯氨酸 |
低温电子断层扫描 | 绘制纳米颗粒PMF曲线 | 发现能垒与浓度无关现象 |
0
3
应用前景
· 医药制剂:提升蛋白药物稳定性(如胰岛素制剂已验证)
· 纳米材料:防止纳米颗粒聚集的新策略
· 细胞保护:通过调节氨基酸浓度控制蛋白质相分离
原文信息
Ting Mao et al. Stabilizing effect of amino acids on protein and colloidal dispersions. Nature (2025). DOI:10.1038/s41586-025-09506-w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5-09506-w
这项研究打破了"氨基酸仅通过水结构调节发挥作用"的传统认知,揭示其作为"分子缓冲剂"的通用胶体稳定机制。下次实验室遇到蛋白沉淀问题时,不妨试试加些脯氨酸?
图文来源网络,凡本平台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仅用于个人学习及科普推广,采用的非本平台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与版权者联系。如果本平台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函告或电话通知我们,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相关内容,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广州初源云医疗
电话|15918681215